夏季是蟲子活動的高峰期,
蟲子不僅會叮咬吸血,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
不適,還可能作為媒介傳播多種疾病,
其傳播疾病的途徑大致為:
????從被感染宿主(人或動物)身上吸食血液時攝入產生疾病的微生物,之后在病原體復制后將其傳播到新的宿主體內。通常,媒介一旦變得具有傳染性,就能在接下來的每一次叮咬/吸血過程中傳播病原體[1]。
蚊子
????全世界已發現約3000種蚊蟲,我國已發現400余種。已知300種蚊蟲可傳播蟲媒病毒,其中以伊蚊、庫蚊和按蚊為主,分別傳播115、105和50種蟲媒病毒[2]。
不同蚊蟲導致的疾病及病原體類型如下表可見:
蜱,又名“壁虱”
???全世界已知的蜱類中,硬蜱科8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中國已記錄的硬蟬科約110種,軟蜱科10種。蜱主要生活在山林、草原及野生動物巢穴中。宿主為野生嚙齒動物和家畜,有時也叮人吸血。蜱是僅次于蚊蟲的傳播媒介,116種蜱可傳播蟲媒病毒。
蜱蟲導致的疾病及癥狀如下表
隱翅蟲
????隱翅蟲種類繁多,目前已發現250種以上,其中毒隱翅蟲有致病作用,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我國發現的毒隱翅蟲主要是梭毒隱翅蟲、青翅蚊形隱翅蟲、黑足蚊形隱翅蟲。
特性:毒隱翅蟲是一種黑色蟻形小飛蟲,蟲體為0.6~0.8cm,頭黑色胸橘黃色,前腹部為黑色鞘翅所覆蓋。此蟲白天棲居潮濕的草地、稻田、菜園或腐木、石下等陰暗處,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尤其是在有日光燈的地方成群飛行,每年4至9月繁殖較快,7至8月是發病的高峰期。
????該蟲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體,即為該蟲分泌的毒素。夏秋季節,該蟲叮咬皮膚或蟲體受壓時可釋放毒液,多數蟲體在皮膚上爬行時并不釋放毒液,只有當蟲體被拍擊或壓碎時,毒液沾染皮膚而引起皮膚損害。故睡眠時要熄滅燈光,如發現皮膚上落有蟲體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擊,應將蟲體撥落在地用腳踩死。
隱翅蟲皮炎臨床表現:
皮疹常發生于面、頸、胸、背、上下肢等露出部位,由于毒液的刺激,2~4小時后皮膚上出現點狀、條索狀紅腫,發癢,逐漸有灼熱疼痛感,約12小時后皮膚上出現水皰,多為透明的薄皰,有的發展為膿皰或灰黑色壞死,在皮損周圍可出現鮮紅色丘疹或水皰,呈點狀或片狀,常因搔抓引起鮮紅色糜爛面。
若侵犯眼瞼時致眼瞼紅腫,若污染毒液的手抓到外陰可出現局部片狀紅斑。病程1~2周,以后干燥脫癡而愈,留有色素沉著或淺表瘢痕。
皮損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毒蟲的種類、數目和機體的反應狀態,輕者僅為點狀或條索狀淡紅斑,重者可出現廣泛大面積的糜爛面或淺層的皮膚壞死。皮膚有瘙癢、灼痛或者出現發熱、頭痛、頭暈、惡心、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若繼發感染則使病情加重[5]。
蟲子的防治
環境治理:
????通過環境治理,如填平水坑、排除積水、平整土地、改良溝渠及疏通溪河等,消滅或減少蟲子的滋生地及滋生條件,以控制其繁殖。此外,還可通過改善居住條件;及時清除及無害化處理垃圾及糞便,以減少蟲子的滋生場所。
物理防治:
????如安裝紗窗、紗門及蚊帳等,防止蟲子侵入。設置蚊拍、蚊罩拍打及誘捕蚊蟲。應用高壓光電滅蚊器,捕殺蚊蟲。
化學防治:
???使用各種殺蟲劑,雖然污染環境,并使蟲子產生耐藥性,但其具有高效、速效、廣譜的殺蟲效果,并可大面積使用,是綜合性防殺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眉縣人民政府網站版權所有:眉縣人民政府 主辦: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陜ICP備07010879-3號 陜公安網備61032602000121號網站標識碼:6103260004
地址:眉縣平陽街146號郵編:722300
承辦:眉縣數字化信息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