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為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工作,按照寶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寶農計財發〔2025〕19號)及農業“三項補貼”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近年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情況,現就進一步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補貼依據
2025年我縣將按照省市安排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保持現有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框架不變。按照“總體穩定、審慎探索、精準有效”原則,執行《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16〕26號)、《財政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財辦農〔2021〕11號)和《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農業廳關于印發陜西省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陜財辦農〔2016〕75號)等中省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以“三調”每年更新數據參考面積為基準,優先糧食種植,優先耕地保護,防止耕地撂荒、拋荒、“非糧化”等現象的發生,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
二、補助對象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對于流轉至其他經營主體耕種的耕地,可依據流轉(承包)合同約定確定補貼對象,流轉(承包)合同未作約定的,補貼對象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民。嚴禁將不符合享受補貼條件的對象、面積納入補貼范圍。補貼資金必須全部直補到戶,確保廣大農民直接受益。
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原則上為完成確權并實際耕種的耕地。對已改變性質但未在確權系統退出的耕地不予發放。存在以下情形的不予補貼:
1.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征(占)用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及園地、林地、草地。
2.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
3.退耕還林的、與果(林)間作的耕地。
4.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植物的耕地。
5.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的耕地。
6.“非農化”“非糧化”和撂荒的耕地。
三、補貼標準
按照市局統一要求,我縣所有符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的耕地按每畝不低于70元的標準。
四、補貼資金
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寶農計財發〔2025〕19號)文件下達我縣補貼面積7.53萬畝(依據“三調”參考面積),補貼下達資金501.72萬元(往年累計結余資金176.07萬元)共計667.76萬元。
五、補貼發放管理
(一)加大補貼面積核實力度。鄉鎮要安排專人實地調查統計,及時更新土地確權登記、國土變更調查耕地等信息數據,在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擬發放面積全面摸底的基礎上,認真開展耕地地力補貼面積的核實工作,對農戶姓名、身份證號、確權實測面積、實際種植面積、不得發放補貼面積等信息進行核實,確保補貼面積精準。
(二)規范補貼發放程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做好補貼面積核定、登記、公開公示、逐級審核匯總、補貼“一卡通”發放等工作,高效精準發放補貼。公示情況要留檔(復印件或影像資料)備查,要嚴格落實村鎮縣核查和發放責任人簽字制度,杜絕各類違規違紀等行為發生。要切實做到應補盡補,確保符合享受補貼條件的農民利益得到充分維護。
(三)加強補貼數據管理。要嚴格把關做好數據核查工作,不得直接簡單抓取確權等數據使用。要加強數據分析比對,將耕地地力補貼面積與確權登記面積、二輪土地承包面積、“三調”耕地面積、流轉土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等進行橫向對比,相互校驗,將上下年度間的補貼面積、補貼資金、補貼對象等進行縱向比對,保障數據精準。要高效使用轉移支付平臺,精準全面更新補貼進度數據信息。
(四)落實“一卡通”發放。要落實財政部等5部委《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惠農補貼管理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財辦〔2024〕21號)及省財政廳等14部門《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長效機制的通知》(陜財辦農〔2025〕1號)要求,按照省財政廳等16 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通知》(陜農財辦〔2019〕150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財政惠民補貼和部分崗位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通知》(陜財辦〔2022〕12號)有關規定發放補貼資金,確保將補貼資金不折不扣發放到農民手中,確保廣大農民直接受益,讓農民群眾吃上“定心丸”。
(五)嚴格任務完成時限。要加快工作進度,確保6月30日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位。補貼發放完成后,要將補貼發放明細情況(包括補貼地區、補貼對象、補貼面積、補貼地塊信息、補貼金額、發放銀行以及兌付時間等)建立臺賬和資料冊,匯總報送縣農業農村局,并將補貼明細上傳轉移支付平臺。
六、加強宣傳引導
各鎮(街)要強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政策宣傳解讀,引導基層干部特別是鄉村一級干部,準確把握此項補貼的政策目標和管理要求,同時加強對農民的政策宣傳,通過張榜公示、發放明白紙、廣播電視流媒體等方式加強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政策在農戶間的知曉率,確保發放渠道通暢、群眾知曉通用、資金足額到位。
七、嚴格考核
縣農業農村局和財政局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納入對各鎮(街)農業綜合服務站和財政所年終考核,工作完成情況作為考評結果的重要參考依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總結報告應于2025年11月25日前報送縣農業農村局。對工作不力,不按時限上報資料,審核面積執行標準不嚴、兌付補貼后造成群眾上訪事件的鎮(街)將實行一票否決制,對虛報冒領、弄虛作假,超出范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經核實后交由縣紀委嚴肅處理。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耕地地力保護工作涉及面廣、頭緒 多、時間緊、任務重,各鎮(街)要加強組織領導,由鎮(街)主要領導牽頭,主管農業的負責人具體負責,各鎮(街)農業綜合服務站和財政所緊密配合,及時組織村組會議,迅速安排部署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登記、核實、公示、上報等工作,切實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落實到位。
(二)嚴格執行補貼程序。各鎮(街)對符合耕地地力保護補 貼條件的面積全權負責,要嚴格依據文件要求,依土地確權面積為基準登記《2025年眉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到戶明細登記表》,由組上登記,經村委會核實后,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張榜公示7天(公示要統一用紙打上標題:**組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登記公示,并公開鎮上的投訴電話******),積極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公示補貼內容與系統實際補貼發放完全一致。公示期間要采集影像資料,經公示后,及時收集農戶反饋信息,并進行修改,最后確認群眾無異議后,由經辦人、村組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后上報鎮(街)政府。鎮(街)政府組織人員對村委會上報的農戶面積、農戶其他各項信息進行復查審核,及時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各項信息錄入到惠民“一卡通”發放系統,利用系統功能排查重復、冒領、信息不準確人員,及時進行再次核實修改工作,在確保準確無誤的情況下及時申報到縣級,填寫《**鎮(街)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到戶面積登記匯總表》,經鎮(街)主要負責人簽字后,將村組到戶清冊、村匯總、鎮(街)匯總表及公示影像資料一式兩份裝訂成冊,電子版和紙質版同時上報縣農業農村局一份,縣農業農村局對各鎮街上報的紙質版和“一卡通”錄入系統進行抽查后,提交財政局進行補貼撥付。
(三)加強資料管理。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中,各鎮(街) 要認真整理《眉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到戶明細登記表》《鎮(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到戶面積登記匯總表》、鎮(街)組織實施會議、各村組公示影像等資料裝訂成冊,分別由各鎮(街)政府、縣農業農村局各保管一冊。各鎮(街)發放補貼資金全部到位農戶以后,要把“一卡通”發放系統的發放花名冊分村組打印并裝訂成冊報農業農村局一份。各保管單位要由專人負責檔案資料的管理,以備各級檢查驗收。
眉縣農業農村局
2025年5月12日
眉縣人民政府網站版權所有:眉縣人民政府 主辦: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陜ICP備07010879-3號 陜公安網備61032602000121號網站標識碼:6103260004
地址:眉縣平陽街146號郵編:722300